之所以能如此有底氣,光陽當然是有所本。在電車部分,柯勝峯透露,由於過去對電瓶耗損的估算比較保守,經過精算後發現成本攤提壓力低於預期,讓Ionex成立至今開始出現獲利。而另一個市場捷報就是RTS R 165在市場爆火的銷售成績。
攤開2025年2月機車銷售數據,光陽以3.24%同期市佔正成長表現一支獨秀,成為全市場唯一不退反進的車廠,最大功臣自當是RTS R 165。有網友批評RTS R去年就預售發表,到今年才正式交車,步調還是太慢了些。背後原因其實是光陽對這台車可是下了只許勝、不許敗的軍令狀,要把所有可能的弱勢點全部消除後才願意交付到車主手上,因為光陽知道,這次搞砸了,車主不會再給第二次機會了。
因此RTS R 165從研發到實測的頭號假想敵就是SL+ 158。因此攤開數據會發現,RTS R從馬力到加速成績等面向全部贏過SL+ 158,數據上或許贏不多,但就是多那麼一點,快那麼一點,求的就是一種傷害性不大,但污辱性極強的步調。眼看RTS R來勢洶洶,讓SL+ 158壓力山大,已經加快改款的腳步,不讓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讓光陽輕易收復失土。
不過要想打敗RTS R,三陽恐得突破多樣科技瓶頸。首先兩款車的定位都是旗艦型運動速可達,如同BMW M POWER車款一樣,就求一個帥跟快,其他都是次要選項。然而過去三陽的強項偏在外觀設計,對於性能的提升就僅限於引擎腹內或相關配件的強化。比方說引擎用上鍛造活塞或汽門、與懸吊業者配合開發競賽與懸吊等等。
此舉看似簡單粗暴,但後續問題其實不少。首先是成本的堆積,大卡鉗、鍛造框等改裝品錢砸下去就有,但終端定價會是個問題。此外賠錢的生意沒人做,看得到的地方給好給滿,看不到的地方若品質參差不齊,後續保固招回恐還得賠上商譽。第二,用上許多競賽用零配件噱頭固然十足,但耐用性有待驗證。許多賽車用零件往往只跑一場比賽後就必需全部更新,畢竟車隊首要是成績,但又有多少車主有能力把下引擎換活塞當換機油一樣變成例行保養?
另一項同時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則是光陽相較於對手有著跟更為深厚的造車底蘊。眾所周知,光陽有著豐富替國外知名車廠代工的經驗,除了速克達外,紅黃牌檔車製造經驗與技術則是三陽無法超越硬傷。RTS R就導入過去常出現在大型檔車上的液壓張緊器。透過這些機構可以讓引擎內部正時鏈條的摩擦損失降低10%,耐用性則提升65%。
RTS R的黑科技當然不止於此,獨家專利的ISG賦能油電科技更讓對手難望其項背。ISG簡單來說是Hybrid混合動力多種模式的一種。若以汽車來比擬,等級上類似於48V輕油電設計。雖然Hybrid混合動力汽車已經相當常見,但機車界就只有光陽脫離概念階段,將其落實應用並市售化。
同時RTS R所使用的ISG並非初階節能儲電功能而已,這套系統可以將電力反向賦能給車輛,提升0.5匹的馬力讓騎士油門反應更為直接靈敏,並縮短拉高轉速時間,提供更為全面飽滿的加速感。
這些專利技術可跟前面那些頭燈、卡鉗等用錢就可以在後改裝市場買到的東西不同。這可是光陽長年以來在油電雙修累積下來的技術果實。有改裝經驗的車迷就知道,只要有錢,車輛要堆疊多名貴的改裝部品都不是難事。但要把每樣零部件整合起來,設定出車輛最佳狀態,發揮最佳性能就必須要有真功夫了。
RTS R自上市後,無論是媒體、KOL甚至是現役車手,多給予正面評價。究其內容,「快」、「平衡」、「好騎」更成為共同關鍵字。柯勝峯不諱言光陽在三年前遭遇市場挫敗,但就如同陳傑憲所象徵的台灣棒球精神,在挫折中吸取經驗,不斷精進創新,追求卓越,終能在場上留下最動人的華麗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