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KIA是韓國現代汽車集團旗下的一員,雖然是韓裔,但在集團政策下目前相關開發、設計與生產都交給位於法蘭克福的歐洲設計中心。現代集團的歐洲設計中心成員來自近年來在歐洲其他車廠挖角來的大咖設計師與工程師,所以近年來KIA車款無論是外型或是操控性都是滿滿歐洲味。
先前參訪過現代歐洲設計中心,裡頭剛好分一半,一半是負責現代汽車,另一半則是KIA。當時內部人員就透露,KIA目標客層較為年輕,因此許多歐洲國家KIA銷量比現代還要好。而Ceed這款車更是為了歐洲地區所打造的車款,
原廠說文解字表示,CEED車名是Community of Europe,with European Design。因此這車說是韓裔歐骨著實是有所本,不過這樣的設定有得有失,文後會再說說明。
CEED 2021年時就曾導入過台灣,不過當時只有100台。如今我們再見到是小改款後的作品。最大的變化就是導入MHEV 48V輕油電系統,此外新添駕駛座電動記憶功能、BCA盲區防撞、RCCA後方防撞偵測與無線CarPlay連結等玩意,升級可謂有感。
外觀改變主要在車頭,換上新型「KN」廠徽、水箱護罩,霧燈則與大燈整合。按照往例好不好看的答案重要看的是買家意見而不是我。因此我們直接進入車室內。
內裝來說加分的地方有,中控台用了很多質感較高的軟塑料包覆,同時包覆性極佳的座椅既能有效穩固坐姿,又不會過於戰鬥,甚得我心。後座方面除了有通風口外,還設有Type C充電,這點就屌打隔壁棚焦點碗公!最後,後行李廂設有許多收納空間,椅背放倒後還可形成平坦平台,對於喜歡露營或是要帶推出出門的人來說相當實用。
扣分的地方前面有提到,CEED其實是專為歐洲地區生產的車型,台灣也是唯一有導入的亞洲國家。雖然有些優越感,但缺點就是多媒體螢幕沒有中文顯示。當然相信車主都是飽讀詩書的上等人,不過少了中文還是會有些隔閡。不過單就市場規模來看,原廠應該也不會專為台灣做中文介面,要嘛後改,不然就是多學點英文。
操控面上這次新增48V MHEV輕油電系統,動力數據與過去維持相同,還是160匹與25.8kgm的表現。不過油耗卻從16.5km/L進化到19km/L,相當適合當計程車(?)實際路測,中低速域表現飽滿,超車時動力呼之即來。不過蠕行前進時會有一點點空窗並伴隨些微抖動。
過去Skoda常說你早晚要換歐洲車的,何不一開始就換Skoda?但其實這句話用在CEED也合理。以往聽同業前輩說二十年前試駕韓國車把扶手扯下來的離譜經驗。如今若把廠徽遮住,那操控感實與VAG等車系有87分像。雖然他不到「豪華」歐系旅行車的水準,不過無論是底盤扎實度與轉向回饋,CEED內在就是一台歐系車,如果輪胎異音能處理好就更棒了。
試駕文撰寫時Ceed Sportswagon MHEV還未公布售價。不過就配備來看,售價推估會在Focus Wagon與Octavia Combi之間。就配備來說進口Ceed 至少有後座出風口勝國產的Focus Wagon。對上Octavia Combi來說兩者表現相似,那就看誰便宜點,加上誰有現車可以交車就選誰吧!
麥斯大機機總結
這些有點讚:
1.空間大
2.配備齊全
3.組裝與操控感扎實
4.後座有出風口還能充電
這些有點囧
1.介面沒有中文化
2.後輪胎躁略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