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一:RTS是RACING S的後繼車嗎?畢竟RTS也有125排量,RACING會持續販售還是走入歷史?
柯董:RTS不算RACING的後繼車,RTS在許多科技面上都有許多創新。光陽也希望藉由RTS宣示新的光陽、新的世代到來。不過RACING還是會持續販售,當然價格會更優惠一點,以便跟RTS區隔開。
問題二:RTS R 165預購要明年初才交車,這是怪招還是奇招?
柯董:這次發表會看到的RTS R簡單來說是165的引擎裝在RTS 135的車殼內。不過這只是為了讓媒體先體驗加速感而已,實際配備與外觀會在11月米蘭車展正式亮相。
推出RTS 135的時候舉辦性能更強的RTS R預購,其實就是培養目標客群。今天如果光陽只有一台RTS 135,消費者不滿意轉身走人,經銷商想留都沒辦法。反之今天試駕過後覺得RTS 135還是不夠快,那麼經銷商還可以說還有猛貨在後面,等等再決定也不急。
嫌太久不預購的,說實話他也不會因此改買RTS 135。而RTS R 11月初米蘭車展定裝亮相後即可以交車。不過台灣人不喜歡跨年份的車,所以光陽才選在一月交車。
問題三:ISG引擎科技算是油電車嗎?為什麼不用消費者更常見的「Hybrid」
字眼跟消費者溝通?
柯董:因為Hybrid容易跟TOYOTA連結在一起,這不是RTS希望給人的形象。事實上ISG光陽2009年就有相關車款了,不過當時是高爾夫球車。ISG應用的面相很廣。以前光陽覺得ISG的怠速熄火是消費者要的,但研究好一陣子,發現也未必是這樣。過去光陽就有車都做好搭載ISG,上市前喊卡的例子,因為經銷商反應,墊高的售價會讓車不好賣。
RTS所使用的ISG除了具備瞬間零感起步外,他主要目的並非為了省油,而是幫助車輛瞬間提高轉速,在拉轉的時候ISG介入減少發電機負擔。因此RTS的ISG是不寫綜效馬力,是直接增加馬力的設計。
問題四:既然ISG是油電科技,那麼RTS的電瓶有加大或特殊設計嗎?
柯董:做油電車其實不難,但做的好、做的順就要技術了。RTS 的ISG增加了0.2匹馬力。要繼續放大電池就得加大。此時最直接的問題就是成本會跳躍式增加。然而機車族群對價格是相對敏感的,給他更多好東西他要,要加錢他就不要了。因此RTS維持一般電瓶的配置,但做到價格不漲,馬力放大的效果。
對電池電機技術的掌控其實也是這些年做電車累積下來的技術資本。因此RTS的ISG可以做到無感切換,這可以說是光陽的獨門技術。而業界也只有光陽同時擁有做油車跟電車的經驗。
問題五:RTS 打得過 SYM JET嗎?
柯董:三陽其實是很可敬的對手,他們產品獨特性與創新速度都值得學習。我自己在高雄其實也會騎自家產品跟競品進行路測。回來之後給予反饋進行修正。像是大樂很多人稱讚他騎姿很不錯,比競品好。但研發時他就發現大樂把手位置對高個騎士不友善,比競品差的不只一點。於是開始修改。這次RTS大家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坐感相當舒服,這其實他實際路測時發現測試版坐墊太硬了,於是開始修正。
因此光陽技術底蘊其實都在,過去因為長期領先,產品端還停留在車子只要耐操、省油有擋頭就會賣的思維。但現在市場上述這些都是基本功。光陽對騎士的需求、社群媒體輿論的回應都有進步的空間。這些問題他知道,光陽也正在轉變,不過腳步需要再加快些。
問題六:談到輿論,網友對光陽法務與保固一直有微詞,光陽的態度是?
柯董:其實光陽內部還真的沒有一個部門叫法務部。我們有專門看國外生產合約法律顧問。而且車廠告網友的,光陽連前五都排不進去。對於保固的處理,光陽一像態度就對消費者從寬認定。他個人認為出保固雖然是一項支出,對處理好對公司反而是正面消息,處理不好卻得花更多精力與經費去做危機處理。